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你可以离开黄金,但你离不开能源。当地时间2019年9月14日凌晨4点,在距离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约330公里外的阿布盖格(Abqaiq)和库莱斯(Khurais)地区被无人机空袭后发生大爆炸。这个位于布盖格的原油加工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化工厂”。据估计,这家工厂处理原油能力达每天700万桶,接近沙特70%的产能,沙特及全球最大油田Ghawar的原油也是在此处中转,然后输往世界。袭击导致沙特的原油供应每日减少570万桶,大约占沙特石油日产量的50%,占中国进口原油的17%,占国际市场每日原油供应量的5%。
图一 历次石油最大供应总损失
石油作为当代工业的血液,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在现代工业体系中,石油也被广泛地作为重要的化工燃料来源,用于生产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化纤、橡胶、树脂等化工产品。世界各国都将石油作为具有垄断性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商品。但与黄金、白银、贝壳等历史上曾经作为货币的稀缺性物品完全不同,石油既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切割和计量,更不便于储存,而且在货币的历史上,石油从来没有用于充当货币的职能。石油作为现今开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变化。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的第一口油井,到两次世界大战,最后的伊拉克战争,整个石油发展史,饱含了人们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核心是谁主宰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拥有有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储备的国家——伊拉克,寻求以欧元(而不是美元)支付石油,为防止欧佩克其他成员进一步推动欧元替代美元,布什政府通过战争维护美元霸权。美国为维护美元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第一次石油货币战争。石油-美元机制的建立,对美元霸权地位的巩固和美国全球地位置至关重要。二战后,美国霸权地位主要依靠的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金融霸权,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其实是美元完全摆脱了黄金的束缚。 美国作为当时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沙特则拥有最大石油储量,两国谈判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美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赢得阿拉伯国家的信任,尤其是沙特更坚定的选择依靠美国,美国政府通过扩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技术、军事、产品的依赖和加大中东产油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成功构建石油-美元机制,不仅重新获得在全球的金融霸权,还利用美元,影响石油价格,石油-美元机制成为美国构建新的石油秩序以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 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力推动美国的石油开采,现已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且很快要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由此导致世界能源格局出现两个重大变化:一是页岩油的开采,大幅提升了人们对石油储藏量的预测;二是对能源依赖最大的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努力摆脱对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的重要地位,是美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之一。2018年3月26日,中国开通了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这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作为长期左右国际大宗货物和货币市场的唯一要素的时代,从理论上宣告结束,“人民币石油”和“石油人民币”应运而生,并将是新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0 年代以前,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是多元的。1971年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同意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和保护,条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结算。由于沙特是OPEC中最大的产油国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他国家也很快采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石油美元体系从此确立。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正是这一系列协议奠定了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又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把全球近70%的石油资源及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置于其掌控之下,从而控制了全球石油的供应。美元成功地实现了与石油的“挂钩”,形成了以“石油美元”为核心的石油货币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从此美元就开始了一个新的霸权历程。美国正是通过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石油支撑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同时,美国或美元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垄断或霸权收益。通过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美国获取了石油这一真实资源的注入。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意味着美国能够有效地部分控制世界原油市场:只有美国才能发行美元,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与国际石油市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试图改变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交易体系,这种改变极有可能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交易体系崩溃,这对于美国及美元来说确实是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敢于公开挑战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国家有三。第一个国家是伊拉克,在萨达姆执政期间,伊拉克在 2000 年 11 月改为石油销售用欧元计价。抛去政治方面的因素不谈,事实证明这一举动在经济方面是巨大的成功。在伊拉克实行机制转换的时候,欧元的汇率是 1 欧元兑换 83 美分,而目前 1 欧元可以兑换 1.05 美元。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伊拉克将石油出口的结算货币由美元改为欧元。美国打仗的深层次目的是为了打击欧元,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第二个国家是伊朗。伊朗早在 1999 年就开始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Petroeuro)计价机制。2006 年 3 月,伊朗建立了以欧元作为交易和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前车可鉴,这很可能成为美国发动伊朗战争的真正导火索。第三个国家是委内瑞拉。在查维斯的领导下,委内瑞拉用石油和 12个拉美国家(包括古巴)建立了易货贸易机制。美国政策的变化对石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第一,2016年由于核问题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致使伊朗宣布出口石油不再以美元计价。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欧美联合制裁俄罗斯,也导致俄罗斯宣布出口石油不再以美元定价。中俄之间的贸易以及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等国的石油贸易结算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本币。石油在全球贸易中的计价方式呈现出“去美元化”的趋势,更多的是石油市场向买方倾斜。只有在金融市场,才能夺取石油定价权,但目前的石油价格仍然是由美国决定的。
“石油美元”体系以石油为参照、美元为中心,促成了三个国际贸易区的形成----美国是核心国家,投资、消费,输出美元;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形成资本账户区,持有美元,并进行投资、消费;亚洲国家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通过向美国、欧洲出口商品取得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复活。“石油美元”体系下的美元的发行不再受到黄金的束缚,并受到世界原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及油价上涨的推动而大举扩张;缺乏美元储备的发展中国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延续和扩张的目标;美国之外的美元储备无法回流美国,形成海外美元资本账户区,美国取得了资源和货币的定价权。与黄金不同的是,石油是消耗品,随着石油不断的消耗,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需要不断的获取美元,从而保证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石油-美元机制的构建,美元成为购买石油的唯一货币,意味着想购买石油的国家必须先有美元,对于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出口商品,来换取足够的美元。石油禁运时的石油价格暴涨,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增加,让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沙特等中东产油国拥有大量的美元,这些美元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军事采购、货物购买、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其中前三个支出较大。无论是购买美国国债的投资方式,还是购买军事等高科技产品,大量的石油美元最终还是回流到美国国内,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则可以毫无约束地印制美元、发行美元,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全球消费。美元这一虚拟符号与石油资源绑定,进一步强化美国了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也提升其在全球的地位。石油美元既是美国霸权的体现,也是美国保证金融霸权的手段。
总结
美国通过控制石油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石油保障了美元霸主地位。美国的影响建立在三种主要的利益机制上:稳固的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的市场和稳定的石油价格,正是石油美元体系的存在让三者有机结合。石油美元使得世界各国的石油收入通过美联储来流通,从而使国际社会对美元及美国国债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美国享有对美元进行操控和印刷的权力,因此,“石油美元”体系从一定程度上使美国免费享用全世界的石油。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是以美国的霸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同时也为美国在石油领域建立起霸权。美国通过这一机制既保证了金融领域的霸权,也获得了免费获取世界各国劳动果实的权力。但是这一机制将随着美国整体霸权的衰落而衰落,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将迎来一个新的石油机制。石油美元归根结底是货币问题,而不是石油问题。当前世界,“石油美元”机制已成为巩固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维护其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该机制已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发展的催化剂。未来“石油美元”不论有什么变化,美元的国际地位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石油依旧会成为美国控制国际原油市场、实现霸权主义的重要抓手。
上一篇:5G 只比4G多1G?
下一篇:探究|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