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进 博采众长

阅读人数:4107次   来源:永源财富集团  作者:永源财富集团   发布时间:2019-11-08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 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0 多家企业将参加此次盛会,展览面积达30多万㎡,参展国别和企业数量均超首届。参展企业在展品选择上更加突出专、精、尖、特,力求代表本国本行业最高水平,新产品、新技术数量和质量均超首届。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彰显的是中国市场的无垠与博大,展现的是一个东方大国对世界的包容和共赢。本次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突出低碳化、数字化等新一轮科技发展是本次进博会的热点,展示人类对历史和未来的最新探索,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密切契合。期间展示的不仅有各国的商品,还有新技术、新服务。中国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更多渠道引进最新设备和服务,推动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例如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先进制造装备以提高生产线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进博会让他们不出国门就能采购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引进进博会参展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提升了国内产品的竞争优势。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向世界兑现“中国承诺”。中国因改革而强,因开放而兴。全面扩大开放,是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最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机遇。大道至简,主动扩大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宝贵经验。开放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底气与信心。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开放的关键,就是市场开放、开放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持续进行,消费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上升,最终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与这一转型相适应的,是中国正在逐渐从出口主导型转向出口进口并重型。进博会能够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诚心,体会到中国平衡贸易的决心,增强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经贸往来的信心,扩大外界对中国重大外交倡议的认同,丰富中国经济外交的政策选项。在办好数届进博会后,进博会在全球贸易格局的地位将会持续提升,在国际贸易治理中的影响力会不断扩大。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风险挑战加剧,面临“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的重大抉择。在此背景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经济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曾几何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确实在特定阶段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分强调出口导向战略容易忽视真正的福利所得。出口固然重要,但毕竟是消耗本国资源让别国消费,属于“为他人作嫁衣”。只有出口最终落脚到进口,出口创造的外汇用于进口,出口才有意义。中国希望能促进贸易平衡,扩大进口是其必然选择。中国扩大进口并不是简单的增加进口,而是提升进口增速,从而使得进口额增速明显高过出口额增速,最终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

 

     中国是21世纪以来唯一一个财富年均增速超过5%的国家,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理性消费、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中国拥有近 14 亿人口、超过 1 亿户市场主体和不断成长壮大的中产阶层,经济发展的潜力大、后劲足。中国正在进行消费升级,未来发展的引擎一定是内需。进博会让中国对外开放正从“走出去”向‘‘引进来’转型,从“卖全球”向“买全球”转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进博会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让老百姓不出家门、不出国门就能买到更称心商品,享受更优质服务。在“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也实现“全球买、全球卖”。这将进一步扩大优质商品供给,丰富消费市场选择,带动消费结构优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博会带来的,远不止分享产品和技术,寻找的不仅是市场,还有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以“世界工厂”的身份深深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吸引着全球各类企业,“中国制造”已然成为物美价廉的代表。但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升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位置正不断前移,角色和定位亦逐渐从“低成本供应商”向“全球供应链中心”跃迁。“中国制造”到“为中国而造”,将为国内外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对许多外国企业来说,参加进博会意味着走上进入中国市场的“绿色通道”。不少外国优质和特色产品赢得更多关注,加速来到中国消费者身边。满足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实际需求,是进博会魅力非凡的原因之一。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开放国内市场、与世界各国共享国内市场的具体实践,是中国践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行动。以往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开放国内要素市场、积极吸引外资,这个时期的开放是相对“被动”的。而进博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变为国内产品市场,进口博览会展区的产品类型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内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自主制定的。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走进中国


      进博会好比一个窗口,背后是广阔的中国市场,是中国人民高水平的消费潜力,还有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大量萌发、衍生的机会等等。从“卖全球”到“买全球”,标志着中国和世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融为有机整体,全面扩大开放的中国将与世界共同进步繁荣。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我国制造业在世界来看发展状况保持领先,但高端制造业的影响力欠缺,迫切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入国内企业,提升整体社会生产率,带动产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从“向中国出口商品”转向“到中国生产制造商品”,最终推动外商、境外资本对中国的投资。从产品的竞争,到企业的竞争,最后到资本的竞争,最终倒逼中国改革,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进口产品会倒逼国内企业下决心调整技术、产品和业务等结构,压减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要更好地全方位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出口和进口长期一只腿长而另一只腿短是不行的。进博会是中国释放“扩大进口”的信号,将庞大的消费市场向全球生产商和劳动力开放,让他们分享中国成长的红利。

 

     进博会及其“扩大进口”的信号可能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创新和投资。消费升级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国内的部分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扩大进口首先满足的就是这些民生需求。国际最尖端、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在进博会上展示自身的风采。内需增长的势头积极昂扬,消费多样性不断细化,合理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进口,有利于丰富国内消费选择、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强高水平的技术、装备、中间品的进口,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服务,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也能够强化市场竞争,倒逼企业降本增效,培育核心竞争优势。进博会不仅仅是一个“买买买”的交易平台,更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一次共谋发展的机遇,是解决全球化中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