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档,可谓是神仙打架。电影市场竞争用“激战”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既有大腕巨星支撑的《新喜剧之王》和《神探蒲松龄》,也有喜剧大咖合作的《疯狂的外星人》,甚至《熊出没》和《小猪佩奇》也来凑热闹。但最终突出重围的,却是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据流浪地球官方微博称: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0亿元,用时9天16小时,而2017年《战狼2》突破30亿元用时10天15小时。《流浪地球》与常规好莱坞大片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电影用的题材和立意甚至在世界科幻电影中都做到了突破,中国首个“硬核科幻大片”实至名归。
《流浪地球》何以突出重围?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到一个普遍升级的阶段,文化消费也逐步由较低层次消遣型、娱乐型向高层次知识型、创新型转变。今天的观众更加理智,拥有更高的审美水平,不再盲目相信大腕导演和流量明星,而是越发信赖电影的口碑。票价不是问题,内容才是王道。内容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品质是观众口碑的基础。在这样的消费升级形势下,电影市场要想赢得更多观众,唯有走精品路线。猫眼研究院通过分析预测出该片最终票房将有望达到 53.3 亿元,很多网友表示,希望这部影片最终能够超越拥有 55 亿元票房的《战狼II》,成为我国电影史上又一部现象级作品。电影市场不会亏待诚意之作,观众更不会辜负电影人的艰辛努力。这部“国产硬科幻”带给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可以拍出世界级的科幻大片,中国电影同样拥有自由的想象力,中国故事独特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更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2019年的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能够走出去,喊出来,代表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作品。
电影虚构在不远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流浪地球”计划需历经2500年,100代人类负重前行,带着地球去流浪。地球面临绝境,保持积极的心态是面对这一环境的关键,毕竟人的一生总要面对许多困难,甚至灾难,但仍旧要坚强的活下去,这也是《流浪地球》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核。人无论生于什么年代,情感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其实流浪地球计划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延续,我们应该先弄清楚我们真正想延续的是什么?是人类的科学成果,人类的生命,还是人类的感情。流浪地球计划真正想保护的不是地球这颗行星,而是地球上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才是人类这个物种有别于其他的地方,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意义。
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一部电影,哪怕就一部。”他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将中国科幻从小众变的万众瞩目。工程师出身的刘慈欣几乎是以纯理性思维在写作,煽情少的可怜,他的艺术创作如果类比成绘画的话,绝对不是风景油画或者写意山水,而是一张精密的施工图纸,在其中你可以发现直白的陈述,直击要害的观点,非常有限的铺垫和伏笔,毫不拖泥带水。与其说是描绘,不如说是设计;与其说是“表达”,不如说是“呈现”。他并不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而是像程序一样,一旦设定好了初始参数,之后的发展就顺其自然了,坚硬、冰冷。《流浪地球》用了“二次创作”而非简单的“改编”。电影内容除了世界设定外,人物与剧情全部都是原著中所没有的。刘慈欣也表态:“我只关心拍得好不好看,不好看的话,多忠于原著都没用;好看的话,拍的像不像我写的,我不在乎。”
电影之外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国的科幻电影,觉得不是神剧就是坑,认为拍摄科幻电影拯救世界就应该是欧美,可《流浪地球》团队他们还是做了,毕竟,希望还是要有的,守住自己认定的希望,终究是有回报的。这是中国电影人最大的一次冒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迎难而上”了,这是“视死如归”。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对郭导说:“如果你们成功了,中国的电影里面从此就有了科幻片这一类型,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估计若干年就没有人再敢碰硬科幻了。”所以《流浪地球》不单是一部电影,它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探险。从2015年着手这部电影创作至今已经四年,很多人用四年的时间来培育,实属不易。在创作过程中,《流浪地球》从场景到声音、从真实画面到特效处理都堪称精良。在拍摄前,团队制作了 8000 余格的分镜、30 多分钟的动态预览,同时尽可能还原原著场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 10000 多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每一件道具都是全新设计、全新制作的。片中一套宇航服就要用 1100 多个零件,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达 14 层。拍摄前的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是由300人的概念美术团队历时15个月精心打造的。正是真心诚意的创作,才换来“首个中国硬核科幻大片”的赞誉。这四年的制作过程中,整个电影团队已经竭尽全力,它或许有不好,但这就是目前的能力所能做到最大的程度了。再来一次,结果也还会是这样。
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片,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流浪地球》让公众看到了中国电影人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电影制作水平与制作科幻电影之间有不小的距离,但中国电影勇敢坚定地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国科幻电影的短板,是电影的工业化不成熟。大家所说的好莱坞大作,特指战争巨作,科幻巨作,魔幻巨作。这是需要大投资、高风险、一个杰出的原创剧本和强有力的导演以及配套的剧务团队。科幻电影是特效最为密集,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最高的一个片种。郭帆导演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还在骑自行车,好莱坞早就开上了车。工业化是必经之路。”但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要凭空创造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部门。没有捷径----对于真实度近乎变态的要求,只有工业化的电影产业才可能支持。用绝对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部“中国科幻首秀”。吴京曾当着所有影视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说:“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希望,是如同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电影中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希望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为了内心的希望,用尽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为之拼搏过后。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丰富,至少可收获精神的财富。《流浪地球》和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电影的不同,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是传承!传承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牺牲自己,拯救世界,这一次,这么做的是中国人!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资金和技术基础充实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核,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从这部电影之后,中国的影视,不仅有厚重的历史人文,还将拥有星辰大海!相信它会打开一个属于中国的科幻世界,进而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科幻电影,不是最后的烟火,而是新时代的开始!